在偉大教主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代,有一位施主他發心供養 釋迦牟尼佛和僧團的出家眾,當他在做供養時,有二名童子想去乞討,其中一個貪心急切, 釋迦牟尼佛和僧眾們尚且未受用,小童子莽撞衝過去,對著施主說:「給我吃、給我吃。」拚命地乞討要食,旁邊居士們見狀驅趕他:「哪裡來的小傢伙,偉大 世尊和出家眾都還没應供,你要什麼要?去去去!」。

另外一名童子不貪心,他很尊敬世尊 佛陀,在旁靜靜合十等候 佛陀與僧團用完藥石,還有剩下一些食物,他才上前乞討,他也得到足夠的東西吃,十分的感恩與滿足。這時心善的童子說:「將來我有能力,我要像這施主一樣,供養著 佛陀和出家人。」他說完,轉過身問問另外一個童子:「那你呢?」

沒想到,魯莽的童子竟回答他:「將來我要砍掉這些光頭的頭。」當下發了一個惡心惡願,没有多久,這個惡心的童子,一個意外被車給輾斃,怎麼致死的呢?剛好就是他的頭被輾斷傷重致死。

惡心惡願,就算沒有說出口,但是意惡的罪業並非不存在,反而惡業報來得快且深重。那善心童子呢後來怎麼了?當地的國王駕崩,依照國情要尋找一位很有福報的童子繼承王位,百姓社稷才會幸福。

大臣宰官們紛紛出城尋找接位者,途中看到心善的童子,他正睡在樹下,那路邊一整排樹上都是光禿無葉,當然沒有樹蔭,童子太過疲倦不在意那麼多,躺地就睡。這些大臣覺得很奇特,一排樹下無有樹蔭,怎麼童子臥躺的上方,竟獨有樹蔭出現,顯得特別舒適涼爽。大臣們見狀,直覺他定非一般孩子,就將他帶回皇宮,接掌王位。一介小乞丐,瞬間竟成為一國之主,經典上有這樣的記載。

「心善」、「地善」,則「道善」。心善之人,諸天神聖都會特別加持庇祐;反觀,倘若遇到何等苦磨、逆境,需要先檢視自己的心,反省自我必有失德之處,心一定有不善的念頭,或者自認已經是善良,但必定還有自己觀照察覺不著的不善處,或者自我心量狹窄、無修出寬宏大度。念頭是騙不了人的,一個人應當「慎獨」,人前人後都是表裡如一,這是修行到家、有無功夫的評斷關鍵。

一念一生死20180307.jpg

│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全球資訊網│
http://fazang.org/

│吉祥洲LINE官方帳號│
https://line.me/ti/p/%40loc6698t

│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│
http://ppt.cc/YQ5E

arrow
arrow

    希望之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