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法文集 (4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、「施福者有福報」─這不用我們來多、來多做注解了。但是很多事情,它是不是隨著你的意願、隨著你的期待、立竿見影讓你看到?那未必。有的時候。你做了很多的功德善事,並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平安或瑞相。你要反求諸己,要檢視自己的身語意─為什麼照理,人家都消災化劫,至少得到平安了,為什麼你還災劫連連?是不是有哪裡偏差錯誤,表面一套、私底下一套?表面做得光鮮亮麗,私底下業習不改,會不會呢?或者包覆隱藏自己某種罪惡,而不去懺除呢?

這種事情非常多,今天來學佛有緣在一起,就是要藉佛法來解決。台面上、台面下的身心問題,很多同修他一直不肯發露懺悔,他把自己的罪惡包覆著,他覺得沒有面子或者覺得這個不要去碰觸,或者自己制訂一套自認為可以消業懺悔的方法。比如說:他做過不大好的事情他都不講的,我們在課堂上一直講,要如法來懺悔,他覺得我可能回去多念一點經、多隨喜布施,這個大概就會消失了。

那是你自己給自己的期待,未必是這樣來對治懺罪的,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對症下藥。佛法浩瀚如海,不是你這樣隨便簡單想一下,就能夠如願成辦的。所以你要多問或者很多同修你有自己的往昔罪過錯,要如法來求懺悔。如果你要來問我,你就跟我說, 上師我這個事情,我不想讓別人知道,那我不會去把你的事情當例子講出來,最主要你的事情能解決。你看我以前遇到一個男的同修,這同修後來他車禍往生了,他車禍往生才三十出頭歲在我們台中道場,這同修跟我結過兩三次緣,講過佛法。最後一次他就跟我講,一邊哭一邊講,說他很不孝,聽我講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。他覺得他很不孝,他到現在都聽完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,他還在打他母親,我聽了很遺憾。我說:「你既然講出來,現在開始不要做了。」他說:「不行,你不知道我媽媽那種人,根本沒有辦法,非得這樣。」沒有多久,他就車禍死掉了。我聽到這種事都很遺憾,懺悔得太晚,而且沒有真懺悔!所以有很多事要及早拿出來懺悔,及早拿起來去對治處理的,他跟我講完這個事,當年他就走了。

所謂福智心靈,人有福報現前的時候,他的心是非常靈感靈應的,他就覺得:我現在應該來改個什麼、來懺悔什麼,來處理我今生,比如說:前半生我都非常不孝的罪業,我現在幸好父母健在,應該彌補我年輕不懂事、忽略的孝道孝行;或者我過去欠人家錢,我應該怎麼去還;我過去殺生這麼重,我現在怎麼彌補懺悔。

他在有福報的時候,會想這些,當心很剛強很硬、都不處理的時候,那就是業力蓋障還很重的時候,他就覺得:我還好吧,比我差的人這麼多。那你自己呢?你管我,你自己又怎樣?他會這樣子自我感覺良好,你就知道他業力蓋障很重,用時間換取機會,送他佛書、光碟看,然後常常邀請他喝茶,講佛法給他聽、邀請他來道場共修。總有一天會有一、兩句話觸動他,他會覺得這一、兩句話,好像在講我,我要懺悔時間到了。

懺悔時間早點到比較好,很多人覺得要懺悔的時候,都時不我予了,既沒有能力、也沒有資糧,時間又緊迫,帶著罪業之身投到下一世去,那下一世境界如何,你自己都概括承受了。希望大家珍惜已經接觸佛法的勝因緣,給自己一個具義的人生。

 

觀看更多熱門影音視頻>>


了解更多>>

│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全球資訊網│
http://fazang.org/

│吉祥洲LINE官方帳號│
https://line.me/ti/p/%40loc6698t

│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│
http://ppt.cc/YQ5E


文章標籤

Mr.Wang王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前日本有一個導演叫單波折郎,他不是拍了一部,當時對於靈界探討的電影幾乎是很少,他拍了一部叫做「大靈界」。他那時候為什麼拍大靈界?他就覺得我六十歲了,在人生是老年了,他覺得死亡好像離我很近,我要開始對心靈、對靈界,做一個探討。他就致力拍這個電影,當時還造成了小小的轟動,喚起很多人對這個人世間了解到,原來:不是只有地球,還有一個靈界,要探討心靈的世界。

這個在佛教叫做「觀死無常」,跟「有為無常」。剛才講過,我們的壽命長短,不是自己控制的,「無常」就是它隨時以各種型態就出現在你身上、出現在你的眼前。那所以在無常來之前。你要把握時間修行。就是說你自己就會想,產生這種無常,我應該趕快依次第修學。以前在學禪修,初禪的時候,教我禪修的老師,他初禪跟我自己想像不大一樣,初禪,我大概以為就是數息吧,用天台三觀、小止觀的法門,大概就是要數息了,就一次一呼一吸,就是怎麼樣,數自己的氣息。初禪不是,他教我,我嚇了一跳停在那,他說:「初禪,你要想:
『第一、 你幾歲?』我那時候想,我二十幾歲。
『第二、 你身體狀況如何?』也就是說你要評估自己可以活多久。
『第三、 你經濟狀況如何?』需不需要投注很多的時間體力去上班,剩下的時間再來禪修。
『第四、 你的交友狀況如何?』你是不是有男朋友、女朋友,還要去約會、還有性生活、還有什麼壞習慣。你有時候要喝點酒、吃點肉、嚼檳榔。
『第五、 要怎麼樣……。』綜合下來你可以禪修而取證的時間,內容還有好幾項,我在這裡不一樣一樣講了。綜合評估下來你覺得你經過禪修,而今生而證得解脫、開悟的機率有多大?這叫「初禪」。

就是說你要了解自己的狀況,不要還在那裡自我感覺良好,然後還有評估你自己的智慧高不高。所以初禪,真的這樣去思悟自己,感覺自己狀況─我真的來不及。我還在那邊蹉跎什麼?我還在那邊邪見什麼?還在那邊想太多。

 

觀看更多熱門影音視頻>>



了解更多>>
│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全球資訊網│
http://fazang.org/

│吉祥洲LINE官方帳號│
https://line.me/ti/p/%40loc6698t

│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│
http://ppt.cc/YQ5E


文章標籤

Mr.Wang王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同修平常省吃儉用,在自己的職場、家庭,都是相當儉樸。衣服穿的很舊,也都捨不得買;常常穿著雨衣、騎老爺車的機車;有時候買一部轎車都還是買中古的。這樣的同修非常多。為什麼?他覺得學佛就是不浪費,不執著物質享受,也就是對世俗的諸欲越來越淡薄,衣食受用合情合理即可。

但是遇到護持的時候。你會覺得他是一個富豪、是個大老闆,甚至他是一個土豪。在護持的時候他就搖身一變了,佩服你!無論你出資多少,用這種方法來捐獻護持,就是說,錢的多少在於其次,對錢財的慳吝執著,應該在有生之年,要有辦法跨越它,慳吝的人容易墮餓鬼道。

慳是什麼?就是不捨。有的時候我們講慳貪。慳,就是捨不出去,要捨的話很心疼的。但它有很多的原因。很多的煩惱妄想、分別執著,此起彼落在自己的相續之中,綜合症候群變成一個慳吝。像一個貪,執取心強,什麼都想要。別人的,他也想要,什麼叫別人的也想要?電視廣告上看到這個房子,這就是真的才像人住的房子,他就想要買這個房子;看到車子,我跟你講,在社會上,人到一定的年齡,對自己沒有自信,他要用很多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,就會想買好車,才會有底氣。有很多人就跟我說:「 上師,我做這個行業,沒有一台進口轎車,或者名牌名貴轎車開出去,人家不想跟你做生意。」我說:「阿彌陀佛!我了解,你受苦了。」

你活在一個必須要買很貴的車,人家才會要正眼看看你的境界中。你受苦了,對不對?你哪天騎著一個掉齒輪的腳踏車,人家都還把你當作貴賓,你真的是成功了,是不是?所以有時候看到電視廣告上的,看到別人的、看到別家有的,我們也想要。非分的也想要、用不到的也想要,那就是貪。

學佛修行,無論你修什麼教法,沒有降伏己心、沒有對治自己的貪瞋痴慢疑,永遠是在修行道路上的失敗者,永遠都還沒有開始起跑,相當可惜。所以有的人他很重視自己的修學,有的人會藉假修真,藉任何緣境來調伏自己的相續。

大家取這一份對弘揚佛法、護持正信道場的喜捨發心,這就是讓你做為道用的資糧,你有這一份心,財慳貪的部分你今生有修行、有成長、有超越,你可以穿舊衣服,可以讓人家看你的外表來看不起你,甚至就不是非常尊重招呼你,你沒穿名牌去店裡,人家都比較不招呼你了,這我都了解,我都經歷很多,然後像這一些你對於慳貪有修有超越,再來是什麼?財已經有修,再來要修色。

色,淫欲情欲。淫欲的煩惱要調伏,情欲要去淡化,小愛要去昇華為大愛,一生之中,財、色如果修的好,其他再努力一下統統往上走。所以自己要給自己,就是我講的「藉假修真」。你說快不快樂、開不開心、有沒有意義?

 

觀看更多視頻>>

牛給予的啟示

 

了解更多>>

觀音山 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全球資訊網

http://www.fazang.org/

法藏youtube頻道
https://goo.gl/w5Dni7


立即訂閱文章
吉祥洲-LINE官方帳號
https://goo.gl/6RnWXo

 


文章標籤

Mr.Wang王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對於修持金剛乘的佛弟子而言,今天又是初十吉祥日,藏密始袓 蓮花生大士衪曾經授記。每個月初十衪都會回到這個娑婆世間,來探視弟子的修行,給予共同與不共的加持,金剛乘的行者們在初十都會備辦廣大的食設或意化的供養,來供養蓮花生大士,還有蓮花生大士的眷眾護法聖眾們。這也是我們修積廣大資糧時候。

所以在金剛乘的修學次第裡,薈供它是可以獨自做或者團體一起做,這是在生起次第修持的過程,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。有的人學佛修行,覺得資糧不具足,修得很辛苦應該多做薈供,如果覺得業障很重,也要常常做薈供,祈請傳承 上師三寶、根本聖眾的加持護佑,讓我們道業很能夠積資淨障,更上一層樓、突飛猛進。

問:
請示 上師:「感應勿喜,無感莫憂。」同修雖懂得這個道理,但仍然會期待學佛修行道路上,能夠出現感應,讓自己對佛法、宗門更加產生信心,但其實很多的加持感應是化消災劫與無形,對於一直以來自覺都沒有大感應、而生不起真實信心的同修,應該怎麼調整心態修行,恭請 上師開示。


答:
這是出自《弟子奉行清規》,就是來大悲法藏解脫道場學佛修行弟子眾們,要大家要奉行的佛門清規,清規戒律缺一不可;很多人都在問我:「修學這麼多年,都搞不清楚在修什麼,我皈依好幾位師父,皈依證都搞丟了,師父的法號都忘記了,我都不知道在修什麼…。」

那你讀讀弟子奉行清規,這就是你修學的綱領,你就照弟子奉行清規這樣修,絕對不會找不到方向,而且有次第性,你應該相屬的覺受,所以這兩句話叫:感應勿喜,無感莫憂。請不要隨便更動字句。

所以同修學佛修行追求感應,作為修行的動機,這個動機有偏差。學佛修行不是來說─我要這樣修、聽說這樣修,會有什麼保佑、有什麼加持;這樣來布施,我會升官發財。這樣來放生,我就消災延壽,就一直在等著。人家曾經告訴你,或者在很多的感應故事裡聽到那些的劇情,等那些事情降臨在你身上,等著感應發生,這樣修第一個就是有偏差,修學佛法不夠深入。

三乘典籍裡面,沒有要我們依這樣的期待來修,倒是有以無希望心來修。不管我們來布施、行善都要有無希望心,不報存任何希望。不是說我今天對你慈容、對你付出、對你關懷,你也應該對我慈容、對我付出,你怎麼可以對我不好、你怎麼可以對我不耐煩。

所以你心裡會有很多的煩惱、矛盾衝突。學修修行心要越來越清淨、有智慧來對治摧滅煩惱。怎麼可以這樣錯誤期待、偏差的動機,越修越生煩惱,到最後確定有的人運氣好一點,他等到一些感應降臨在他身上,他也會學人家讚嘆一下,這個佛法真的好像有那麼一點感應,好像佛菩薩真的存在,我某一事情想一想,真的好像是佛菩薩加持保佑的─他只不過有這樣的結論而己,對他的道業一點幫助都沒有。

這個是求鬼神條件交換的心態。在佛法的追求是追求什麼?是空性的解脫道。縱使要行善要利他,布施也好、持戒也好、修隨喜功德也好、四攝六度也好,他要有一個三輪體空的體性,就是─沒有在做布施的自己、沒有布施的東西。你今天布施錢財去助印佛經善書,你對錢財要修一個空性:不執取、喜捨、不求回報。在《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常常讀到,還畫成漫畫送到各學校去,讓小朋友從小就有因果觀念。這部經講:如果你行善布施,生起悔惜心,會怎麼樣?生〈穿胸國〉,有這個疾病,我們看少數民族、比較偏遠民族,胸口有一個洞,有沒有?或者現在像「雞胸」一樣,胸口會凹下去,過去生都有這樣的惡業。

做了一個善事,我太衝動不應該這樣做的,本來要布施五千塊去放生,改布施五百塊就好了。我幹嘛捐這麼多,這叫「生悔惜心」。第一個,你做的善事功德,它會折損;第二個,自己會有落在另一種不好的因果上。所以修學佛法應要求甚解,感應勿喜,有了感應不用欣喜。講一句俗話說:「你高興的太早!」有什麼好高興的,你要處理的這些生前生後事、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、要懺悔的業障,過去所發的願善要來利益眾生、迴向有情…這些還沒做,你高興這麼早幹什麼。

當然感應勿喜,一個感應就知道,一分虔誠一分感應、十分虔誠十分相印。佛經上講的沒有錯,我就這樣來修就對了,無感莫憂,沒有感應不要憂愁煩惱。誰說佛菩薩給你的感應都要照你的意思、照你腦海中的劇本來上演?今天布施一個元寶,我自己就想,改天撿到更大的元寶…。誰說劇情都是這樣寫的?你可能要中風沒中風、你可能會被搶沒被搶、你可能早要退道,但你的慧命延續了。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這些感應或是加持護佑,它一直在上演著。所以我們就是說。來制除一個修行人的心態是最正確。懺悔一切、感恩一切。你懺悔一切,你才會繼續如法的修行,不要覺得自己很好、很不錯了,其實還差的很遠。

感恩一切,就是你不辜負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,衪其實常常給我們加持護佑,甚至緊緊守護我們,我們都不知道,有的時候還會怨天尤人。看很多同修來道場歡天喜地的,覺得這就是有福、智慧之人;來道場還繃著一張臉,憂愁苦惱,真的是可惜。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時光,可以親近三寶。像今天做薈供,要來供養傳承祖師、諸佛菩薩、空行護法,這是喜事。你看很多人結婚都沒有這麼吉祥,對不對?結婚的時候高興的要命,苦日子要開始都不知道,這才是真正欣喜的人,欣喜的日子,學佛的智慧要出來,而且有一些的感應它不一定是滿足於你五欲的,凡夫的思維上面的期待感應,有一些是在你心性的成長。

比如說:你的勘忍之心,忍辱的心增強或者定力增加。很多事情這些緣境你看到、聽到,你會受波動會受影響,現在不會,反而越來越覺得心是可以真正做主。要發心,就發的出來,不要妄動這個心,我就調伏得住它。越來越想,心王能做主很多事情。

有的人心王不能做主,六賊入侵。自己的家裡遭小偷,夢到我家被小偷破窗而入,闖空門還搬走金銀財寶,你只要夢到盜賊,它就跟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有關係;盜賊進屋,窗戶沒關、門沒有關。這就是說你的六根門頭鬆動,眼 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沒有常放光明、沒有覺照。

或者沒有善持戒律,你讓六賊進了你家,金銀財寶被偷走。《佛說阿彌陀經》講的七寶─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,它講什麼?它講修行,修出來的功德資糧。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禪定都聽到「打七」。「打七」要打哪個七?要打你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。這七識,七種意識。輪迴的種種六道之中的結苦,都從你七識、執一個有而來。所以打死它,證空,七轉八起所以叫打七。

《佛說阿彌陀經》講七寶池、七寶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都變成寶。同修你只要讀佛經,只要讀到寶,什麼最寶?清淨為寶,也就是你七識心修得清淨,是七寶。夢境中,夢到自己金銀財寶被劫奪,不清淨對不對?或者六根喧掉,整天看色情片、看暴力片。看隔壁買名車,女兒和我要錢買名牌包…,煩的不得了,不清淨,不清淨就沒有寶貴心。

所以佛經統統在講禪話。你要花這麼多的時間,去等你的凡夫意識心所認為的感應?還是你要善用此心,深入經藏,這經藏裡面,有無比的超凡智慧在其中,需要去領略的,這是最大的感應。很多事情看不開、放不下,你要修得能看開、能放下,就是最大的感應、最大的加持,莫過如此。

所以同修修行,我們的品級要越來越提昇,不能老留著初機緣那個境界,善男信女,都要人家鼓勵,都要人家「變個魔術」給你看的境界,你才會覺得有保佑、有加持,才要修下去,那你永遠等在那裡,後面還有很多的煩惱在等你。所以,感應勿喜,無感莫憂。

問:
夢境可以調整修行人的身口意,但有些同修夢境非常多,天天都會做夢,但不能忽視夢境要提醒什麼。請示尊貴 上師:為什麼有人天天會做夢,有人幾乎沒有夢境?那天天做夢的夢境,是否有意涵呢?應該如何做判斷?恭請尊貴 上師開示。


答:
夢,是中陰的境界。我們讀過〈六種中陰警策偈〉。這叫屬於「睡夢中陰」。我們人投胎到這世界上來,從母胎受生出來,就是一種中陰,我們睡覺是睡夢中陰,死亡,是「死亡中陰」,都在這種中陰境界。

中陰境界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,與究竟道而言,它是不真實的,但是不真實,它又在我們生活中卻是赤裸裸的存在。所以我們要如何看待,現在問題是,睡夢中陰,自然是我們心自性投射出來的,你說它有沒有意義?究竟而言,它的意義是沒有的;但以世俗諦而言,可以藉由夢境來探究、調整自己的身語意,為什麼?

如果你懂得體察這些夢境。比如說:薩迦派果道果的祖師─毗瓦巴大師,衪曾經在修行的過程中,拙火成就之前,衪夢到一個夢境。衪的夢境是非常負面的,衪夢到大水沖刷,所以建築物都被刷毀了;夢到自己的鼻樑折斷;夢到自己的師兄弟都死光了…。一般來講,不知道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,可是沒有多久,衪成就了。

也就是說,這些凡夫的境相已經跟衪徹底分開,衪已經證得聖者的果位。所以,你看薩迦派、格魯派常重視的〈金剛瑜伽母十一支瑜伽〉,裡面也有〈睡夢瑜伽〉,〈十一支瑜伽〉裡面就有夢境來審視自己修學狀況的修行,甚至可以用睡境觀察自己的壽命,修行級別現在到什麼程度,或者是否死亡徵兆已經來了?這個都有非常正確、有條理的讓我們來依循。

文章標籤

希望之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